中国粮油学会 .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

行业资讯

王瑞元:加大科技投入 让稻米油更加“接地气”

2023-04-09
“近年来,我国稻米油产量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对稻米油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日前,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在国际稻米油理事会成立暨首届国际稻米油科学技术大会上演讲时表示。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食用油消费量不断上升,并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趋势。为满足食用油市场供应日益增长的需要,国家增加了油脂油料的进口数量,并呈现不断加速上升的趋势。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2013年度,我国食用油消费量达2775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275万吨,出口10.8万吨,合计年消费总量3040.8万吨。而在3040.8万吨的需求量中,国产油料的榨油量仅为1169.4万吨,其余均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自给率只有38.5%。由此推算,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已由1996年7.7公斤上升到2013年的22.5公斤。
  
  因此,提高食用油自给能力是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当务之急。目前来看,在进一步发展油料生产的同时,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油料资源是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的有效方法。
  
  国家对稻米油产业高度重视。2012年,国家印发了《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米糠和玉米胚等集中制油,为国家增产食用植物油。要推广米糠膨化保鲜技术设备,采取“集中保鲜、集中榨油(浸出)”和“分散榨油、集中精炼”模式,提高米糠利用率。要依托稻谷、玉米主产区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加工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稻米油、玉米油等特色油脂加工。”为使规划落到实处,规划中更具体提出,“要优先选择日处理能力150吨以上的稻谷加工企业,配备米糠膨化保鲜装备,为米糠制油提供稳定的原料”。
  
  米糠保鲜盒精炼技术的提高为稻米油产业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我国油脂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米糠膨化保鲜技术、米糠制油技术装备和稻米油精炼技术都有了明显提高。以中国农机院油脂所为代表研制的米糠膨化保鲜技术装备和以河南华泰粮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研制的米糠浸出制油与精炼技术成套设备,经国内多家企业使用,效果良好,完全能满足稻米油生产的需要。
  
  在确保稻米油产品质量与食用安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成品稻米油中固有的营养成分、避免过度精炼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提高精炼率,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脂油料技术工作组启动了对原稻米油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经专家研讨,标准的修订将提倡“适度加工”,最大程度保留稻米油中的固有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对稻米油的等级、色值、烟点和酸价等指标作出较大修改。
  
  王瑞元呼吁,希望政府有关部门重视米糠资源利用,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有一定规模的稻米加工企业配备米糠保鲜技术装备,对稻米油生产企业根据其实际产量给予一定奖励。要从实际出发,加快步伐修订号稻米油国家标准,以引领稻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大对稻米油产业的科技投入。鉴于稻米油的制取与精炼是所有食用植物油制取与精炼中最复杂的工艺,再加上稻米油中的生理活性物质较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稻米油产业发展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王瑞元还提出,要加大对发展稻米油产业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让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充分利用米糠资源,不仅能为国家增产油脂、提高食用油自给能力,又能增加优质油源,造福人民。要通过宣传让广大消费者知道,稻米油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食用油,长期食用有利于人体健康。借此增强公众对食用稻米油的科学认知,进一步促进稻米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粮油网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 时间:2025年4月11-13日
  • 地点:中国·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 今天距"中国油脂发展网【官方网站】第十五届IEOE国际油博会【官方网站】中国油博会【官网】国际油博会【官网】中国油博会【官网】粮油展【官网】"开幕还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