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明确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
对于当前经济面对的问题,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会议强调,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澎湃新闻采访多位专家解读。
一、总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针对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2021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总基调均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则调整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温彬认为,“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明年可能确定5.0%左右的增长目标并辅之以更积极政策,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先立后破”是指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在以高新技术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全面壮大之前,作为传统经济增长动能的代表,房地产行业不能下行过快。另外,房地产行业,在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行业占比达到一定水平之前,要遏制商品房市场过快下行势头,其他在推进绿色发展、引导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依赖向消费驱动等方面都会遵循“先立后破”原则,避免经济失速。
二、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会议要求,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建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发布政策文件前,需要对文件内容和发布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开展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避免出现“合成谬误”问题,这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从中长期来看,一个区域需要进行政策集成改革,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王青认为,这个提法是指在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过程中,包括非经济政策在内的各类政策都要保持稳增长取向,各部门在出台政策措施过程中,要全面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慎重出台有可能产生需求收缩效应的政策,多安排有助于需求扩张的政策。
三、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
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此次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明年经济工作的首位,扩大内需则退居次席。
会议明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
吴一平表示,新质生产力第一次写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转向知识、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驱动的集约高效型发展。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我国当前经济处在由规模化向高质化发展的关键期,任何经济体都存在高速成长期,而在高速发展后大多数经济体都会回归“平均”,若要实现第二增长曲线,则必须通过生产力提升来打破这种回归趋势,打破生产力瓶颈。“所以,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等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生产力提升,释放了中国走科技强国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会议特别提到一些前沿产业,比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这显示了对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全球经济转型和未来方向的判断和准确把握,“全球都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前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影响,就像20多年前的互联网,将在未来十几年内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生产方式,中国也要把握住这些颠覆性、革命性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机遇。”
四、进一步阐明消费和投资的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仍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过,在提法上有所变化,并进一步阐明消费与投资的关系——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具体措施上,会议提到了大量的关于扩大消费的措施、方法和要求,对扩大投资,则强调要‘有效益’、‘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滕泰表示,这说明可能在经济发展的当前阶段,不能再盲目上项目、扩大投资,对于一些低效投资、无效投资、过剩投资等不能再投,只有有效益的投资,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投。另外,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扩大。
在扩内需政策方面,王青预计,各部门将在能够以投资促消费的领域重点发力,其中就包括“三大工程”建设,以及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我们判断,2024年各部门对促消费将更加重视,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有可能加大,这包括各地更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
“未来可能还是要同样强调投资的重要性,但更多强调有效投资,通过投资带来收入的增长,进而促进消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钟辉勇说。
五、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会议强调,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钟世虎指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人们当前的收入越多,对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才会越多,同时人们当前的消费也会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
“预期收入不稳定,人们的消费就会变得更加谨慎,为未来保障而进行储蓄。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还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密切相关,当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就会减少,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虽然也会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的比重会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钟世虎说,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提升社会总体消费的重要手段。
吴一平指出,扩大国内消费是激活国内经济的关键因素,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则是根本。一个是通过实施就业政策、社保政策和减税政策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强大家的潜在消费能力;另一个是加大收入分配领域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稳定国内消费市场。
六、财政、货币政策保持适当力度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提法,预示明年财政政策偏积极,将综合运用赤字、专项债、减税等工具,继续促进内需恢复。预计财政赤字率与今年持平。另外,考虑到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与收支情况,中央政府可能适度增加赤字率,加大地方转移支付,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正常运转。
“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将是2024年财政政策的一个关键点。”王青认为,在2023年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发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2024年监管层还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现有平台经营性债务进行大规模重组,核心是展期降息,全面弱化地方债务风险对金融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潜在影响。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灵活适度’的提法在2019-2021年均有出现,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温彬说,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温彬指出,“精准有效”的提法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但“精准”之前有过类似表述,如2020年货币政策要求“灵活精准、合理适度”、2022年货币政策要求“精准有力”,而“有效”则是近期提出,体现出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
七、房地产支持政策或将持续加码
会议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了具体部署,包括“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等。
周茂华认为,本次重点提及对房企的融资支持,强调对各类所有制房企回归市场中性,既有助于缓解目前房企资金约束,也有助于稳定房企发展信心,助力房地产加快恢复元气。同时,会议提及“三大工程”,有助于稳定房地产投资、提振内需,促进房地产中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此次会议或将让房地产企业吃下‘定心丸’,将增强房地产企业发展信心,助力房地产加快复苏。”
王青认为,2024年房地产支持政策或将持续加码,除了继续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这意味着即使2024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也会持续推进。”
八、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今年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去年会议的表述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温彬认为,这说明由重视吸引外资转变为外贸与外资发展并重。
今年以来,受到外部形势等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出现回落。不过,温彬认为,从此次会议的表述来看,无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我国将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其中,外贸方面,政策着力点包括支持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为特点外贸新动能,拓展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8项行动的落实落地。外资方面,将“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盘和林认为,在对外开放方面,还提到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前述的扩内需要求一起,体现出内外贸一体化趋势。
九、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会议提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钟世虎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优化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社会分工协作,产生专业化经济报酬递增效应。“而这其中的关键则在于破除影响包括人口、资本、土地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钟世虎表示,各地区也只有根据自身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发挥外生比较优势,并在分工协作中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或技术创新与经验积累培育内生比较优势,才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