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由中国大豆产业协会、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等主办的“2023年大豆行业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哈尔滨举行,吸引了700余位业内人士参与。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宝龙,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李伟,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伟军,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旭峰出席会议。
杨宝龙在作主旨演讲时表示,第七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如期召开,共研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共谋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共同探讨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为探索加强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和基地的连接、强化全链条主体与金融的融合、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提高科技能力提供可借鉴经验,将有力推动大豆产业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型,从传统营销向品牌化营销转变,从传统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转型,进一步强化差异化品牌运营能力。
王伟军在致辞中表示,至2022年底,在大豆产业链上,大商所上市交易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并在全部豆类产品上引入境外交易者,从而实现了大豆产业链系列品种期货期权产品全覆盖,进一步强化了国内大豆市场在国际大豆产业及全球油脂油料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多年来大商所以大豆为“试验田”,持续探索产业服务体系。从2003年推动期货价格信息下乡、2004年引导黑龙江豆农先卖后种,到2005年开启“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再到2015年首推“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大商所在服务“三农”道路上走得更深更实,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日益得到彰显。特别是近年来,大商所形成了以“保险+期货”为主模式,兼容场外期权、基差点价、含权贸易等模式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今年又在大豆品种上引入银行和龙头企业,打造“银期保”这一“保险+期货”新模式,着力解决困扰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大、融资贵、销售难”三大问题。
“大豆系列品种已经成为大连期货市场中产业客户参与度最高和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最为丰富多样的品种板块,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促进了油脂油料产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在场外平台上,相关企业也开始依据期货价格对进口非转基因大豆定价,体现了非转基因大豆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王伟军说。
据悉,大豆系列品种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流动性。今年前7个月,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成交量3.95亿手,成交额18万亿元,日均持仓418.67万手,占大商所市场份额的比例均为约29%。其中,黄大豆1号期货前7个月累计成交约2500万手、同比增加23%,7月底持仓约23万手、同比增加48%,产业客户持仓占比也处于较高水平。较好的流动性使市场具有较高的风险转移承载能力,为更好发挥期货功能、服务大豆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罗旭峰表示,南华期货及下属各子公司以国内外现货市场为基点,依托丰富的研究资源和畅通的现货渠道,通过综合利用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交易工具,帮助企业加强在采购、销售、库存、资金等整个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
据介绍,下一步,大商所将持续紧跟产业及市场趋势变化,保障大豆系列期货期权市场高质量运行。一是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和市场体系,丰富产业风险管理“工具箱”;二是深化“一品一策”,继续优化合约规则、完善交割布局,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加强期现联动监管,确保市场安全和高质量运行;三是以“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和“产融培育基地”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深化服务模式和产业服务。综合施策助力保障粮食等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期货力量。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