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安徽省淮南市,对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评估显示,在全国首次试验的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浮床水稻获得成功,已完成早稻头茬收割,亩产约280公斤。
随着煤矿开采,淮南矿区沉陷区水域面积逐年扩大。为统筹协调煤炭资源开采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拓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耕地保护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与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在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实施了“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打造50亩“漂浮式稻田”。
“通过十余批次的复配试验,我们研制了一种耦合沉陷区水下土壤、有机肥、复合肥与缓释肥的适宜沉陷水面水稻种植的营养基质。”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张世文介绍。目前,各品种水稻长势符合预期,南陵早2号水稻头茬亩产280公斤,收割后实施再生稻,目前已经出苗,预测亩产再增加100公斤。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