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和科学食用油脂等有关情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王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谭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中粮科工(西安)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员曹万新出席通气会,王宏主持通气会。发布人就全谷物产业发展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多主体多场景推广全谷物食品,我国全谷物发展的挑战与展望,食用油健康消费,践行“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消费理念等方面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我国食用油消费应向:1月9日上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和科学食用油脂等有关情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王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谭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中粮科工(西安)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员曹万新出席通气会,王宏主持通气会。发布人就全谷物产业发展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多主体多场景推广全谷物食品,我国全谷物发展的挑战与展望,食用油健康消费,践行“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消费理念等方面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我国食用油消费应向:“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方向发展
食用油为居民每天饮食和营养所必需,“吃多少油、吃什么油、怎么吃”是广大消费者既非常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从“想吃就吃”向“吃得安全”、“吃得好”转变。今后,我国食用油消费应向“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方向发展。
一、每人每天吃多少油合适
我们提倡少吃油,并不是说吃油越少越好,而是适量吃油,以基本满足生理需要为度。
在平衡膳食模式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摄入能量的20%~30%较为适宜,这个比值也叫脂肪供能比。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要求,30~50岁轻体力活动强度成年男性每天需要从食物中得到2050千卡能量,按照20~30%换算成脂肪摄入量是每天42~63克。这部分脂肪包括了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和食用油(烹调油)两部分,前者也叫隐性脂肪,后者叫显性脂肪。
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绝大部分来自于肉类、蛋、奶和豆类、坚果等,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这些食物带来的油脂大约为30克。指南又建议居民每人每天吃食用油(主要是烹调油)的量为25~30克。油吃多了,容易引发健康问题。但极力夸大吃油的负面作用,片面提倡少吃油也是不对的。从长期看,若油脂吃得太少了,就会营养不够,宏量营养和微量营养成分都会缺乏,这对健康同样是非常不利的。
二、我国居民吃油的数量
我国居民每人每天吃了多少油?既要算看得见的油,又要算看不见的油。
看得见的油比较容易算,主要就是烹调油的用量,我国居民日常烹调用油主要是植物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持续增加。粮油行业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约28千克/年,其中63%被作为家庭烹饪用油和餐饮业用油被居民直接吃掉,人均消费18千克/年左右,人均吃油48克/日,远超膳食指南推荐的每人25~30g/日。
看不见的油得根据居民每天吃粮食、肉、蛋、奶、水产品等食物的数量及其含油量进行测算。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食物比以前吃得多了,所以肯定也吃了不少看不见的油。
中国营养学会定期调查居民饮食与营养状况,其中就有每人的吃油量,既包括了看得见的油,也包括看不见的油,然后计算出这些油脂提供的能量占总摄入能量的比值,即脂肪供能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饮食中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了膳食指南建议的上限值——30%,城市居民甚至达到36%以上,这说明我国居民吃油的确过多,控制吃油、节约用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好油有三个要素
需要指出的是,不仅要控制吃油的数量,油的质量也是长期饮食的主要决定因素。两份相同数量的食用油,一份是高度乃至过度加工的,另一份是适度加工的,两者提供的能量可能差异不大,但对身体和健康的影响却可能大不同。那么,什么是好油?我认为,好油有三个要素。
一是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食用油主要由脂肪酸组成,脂肪酸有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以及ω9、ω6、ω3之分。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各类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并不相同。但它们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能说,如果在膳食脂肪总摄入量合理的前提下,某种食用油含有人们膳食结构中缺乏的脂肪酸,那么该食用油就是比较好的,如果某种食用油含有人们膳食结构中过量的脂肪酸较多,那么,它就是不太好的。总之,评价一种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是否合理,必须结合实际饮食情况,不必刻意追求一种食用油本身所含各类脂肪酸的所谓绝对“平衡”。
二是丰富的油脂伴随物。油脂伴随物主要包括脂溶性维生素、植物化合物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等;植物化合物包括甾醇、胡萝卜素、异硫氰酸酯、多酚等。不同的油,伴随物种类、含量差别悬殊,而且随加工过程而异。我国食用油消费曾长期存在一些误区,其中之一就是推崇经过高度乃至过度加工的、精而纯的油品,这类油品中的伴随物已大幅度降低,若长期食用,必然会导致有益伴随物摄入量不足,进而引发慢性病。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精准适度加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已经逐渐走出这一误区。
三是极少或不含危害物。油脂中可能存在各种危害物,如重金属、真菌毒素、反式脂肪酸、农药残留、塑化剂等。一款好油中这些危害物的含量当然越少越好。土榨、家庭作坊制得的油品,往往不能有效控制危害物,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而正规工厂生产的油品,危害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安全性高,因此提倡吃正规厂家生产的油品。
四、怎么用油、吃油才健康
制造好油并不容易,但这只是第一步,即使生产出了好油,如果在食品加工、菜肴烹饪中用油不当,仍然会影响健康。因此,对消费者而言,用好油也至关重要。把油用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学习油品选择、用量控制、食物加工和烹饪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充分发挥油的价值,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认为,适量、多样化、恰当的烹调方式,才是健康的用油、吃油方式。
一是吃油要适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日摄入烹调油量为25~30克,但调查发现,我国八成家庭每天摄入食用油量超标,所以要限制油的摄入。
二是吃油要多样,并和日常饮食相协调。长期食用单一油品,容易造成脂肪酸和营养伴随物摄入的不平衡,所以油要轮换着吃,或者食用调和油。如果平日以素食为主,则可以适量吃点猪油和饱和度较高的植物油。如果平时吃肉较多,已经从食物中得到了较多动物脂肪,就应尽量少食用猪油、牛油等饱和的油脂。豆制品吃得多的人,亚麻酸、亚油酸摄入已较为充分了,可选择橄榄油、茶籽油、花生油、米糠油等富含油酸的油脂。
三是选择恰当的烹调方式。食用油的性质不稳定,在持续高温下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不仅损失掉维生素E、必需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还会生成一些有害物。因此,推荐多用蒸、煮、炖、熘、拌、汆等低温且少油的烹饪方式,尽量不要超过七成热,少采用煎炸操作。
总之,食用油是我国当前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最值得关注的,吃多少油、吃什么油以及如何吃油,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一阶段,我国食用油消费应向“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国油脂产业消费与创新发展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油料油脂生产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费国,产销均居世界第一。食用油脂是我们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是生活必需品,在此我介绍一下我国油脂产业消费与创新发展等有关情况。
一、我国油料油脂产需和生产企业情况
(一)油料产量持续增加
2023年我国自产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亚麻籽和油茶籽等八大油料作物的总产量为7324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大豆2084万吨,连续两年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花生果1842万吨,是我国第一大国产油料;油菜籽167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棉籽1011万吨,维持高位;产量超过100万吨油料还有葵花籽224万吨、油茶籽420万吨;此外,还有芝麻47万吨、亚麻籽24万吨。
(二)油脂油料进口量大
为满足国内市场对植物油以及饲料蛋白不断增长的需求,近年来油料油脂进口量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进口油料为10875万吨,其中,大豆9941万吨、油菜籽549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1112万吨,其中,菜籽油235万吨、棕榈油564万吨、葵花籽油152万吨、大豆油40万吨。
我国直接进口和间接进口的食用油远超过国产量,2023年度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为33.6%。国家有关部门积极采取举措以缓解自给率低的问题,如:不与粮争地、油料上山,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的种植,核桃、油茶籽等产量显著提高;大力发展谷物油脂,其中玉米油和稻米油产量逐步增加、占比逐渐提高;扩大主要油料种植面积,大力提升单产水平。
(三)食用油消费持续增加增幅放缓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2/2023年度我国食用油的食用消费量为3678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为418万吨,植物油总消费量4096万吨,大豆油消费量占总消费量大约40%,是第一大油脂消费品种,消费量为1620万吨;第二大油脂消费品种是菜籽油,超过消费总量的20%,为910万吨。其他主力油脂消费品种方面,棕榈油390万吨、花生油300万吨、葵花籽油200万吨、棉籽油100万吨,消费量比较大的还有玉米油、油茶籽油等。
根据目前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增长曲线分析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仍将呈现刚性增长,但增速会放缓,增长曲线已比较平缓。
(四)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23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为29.1千克,超过全球的26.2千克,相比之下,日本21千克,印度16.8千克,俄罗斯26.0千克,美国56.7千克,墨西哥24.5千克,欧盟21千克。人均消费量大反映出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也存在摄入过量的问题。
营养科学认为每天每人合适的摄入量应该为25~30克,而现在我们是48克左右。目前我国居民慢性病、“三高”和超重肥胖问题突出,与油脂摄入过多、热量摄入不节制有密切关系。大家知道,油脂是三个热量营养素中热量最高的,是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两倍多。因此,应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减少油脂摄入量。
(五)食用油加工产业呈高质量发展
我国油脂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已经形成,强大的加工能力为保障我国食用油稳定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1564家,工业总产值10211.4亿元,资产总计5508亿元,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694.6亿元,利润总额为308.8亿元。
二、我国油料油脂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情况
我国油料油脂加工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健康油脂产品创新、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是我国油脂加工技术不断提高,节能增效成效显著。精准适度加工模式改善了过度加工带来的油脂营养伴随物流失、危害物增加、能耗过高、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综合效果显著。开发零反式脂肪酸食用油产品,维生素E、植物甾醇保留率在80%以上。降低69%的蒸汽消耗、78%的废水排放以及30%的碳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二是新油源开发技术进步明显。以油茶籽、核桃、油橄榄为代表的木本油料,以玉米胚芽、米糠为代表的粮油加工副产物,油莎豆,沙棘果/籽,DHA/ARA脂肪酸微藻等,对缓解植物油自产不足和丰富油脂功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以甘油二酯,中长链甘油三酯为代表的功能结构脂已有较多企业在生产销售,成为企业竞相抢占的新战场。
三是充分合理利用油料资源。油料资源是植物油和植物蛋白及特殊成分的主要来源,在生产油脂的同时,一些副产物加工利用,如大豆、花生等植物蛋白深加工产品、磷脂、天然维生素E、甾醇等生产已形成较好的规模。
四是加工技术进步促进油脂质量提升。广泛开展油料油脂加工过程中成分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最大限度保留各种营养物质,比如植物甾醇、维生素E等,有效控制了不利于健康的成分。
五是油脂加工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增强。植物油加工大型装备设计与制造得到大规模应用,智能化工厂的建立,正在塑造现代化的油脂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促进油脂产业迭代升级,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品质有效提升。
三、我国食用油消费未来发展趋势
立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营养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未来食用油消费呈现以下三个方面趋势。
一是包装渐趋更小化和易储存。更小包装和非透明的金属包装,是保障油脂产品品质的重要一环。现在主流的油脂产品包装是5升,由于我国社会现在家庭成员较少,加之在家就餐次数减少,开盖后使用时间长不利于品质保持,应该降低包装容量至1升或2升。油脂储藏要避光、低温、隔氧。这种趋势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企业的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拉动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二是油脂消费结构更加健康化。我国油脂品种多,消费者有很多的选择空间,但在我国“三高”人群数量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特别是重点人群应该增加以亚麻酸为代表ω3脂肪酸的摄入量,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鱼油、海藻油、牡丹籽油等。ω3脂肪酸主要指的是α亚麻酸、DHA脂肪酸、EPA脂肪酸。科学研究发现,ω3脂肪酸及亚麻酸具有保护视力、降低血脂、维持和促进智力发育的主要作用。α亚麻酸也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必须依靠膳食来获得,是必需脂肪酸的一种。
三是功能油脂产品开发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油脂的一些成分与肥胖、血脂、视力、智力发育等关系密切。针对油脂成分,如ω3脂肪酸、植物甾醇等功能,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大力普及正确使用食用油脂等营养健康消费知识。同时,油脂香味研究和成果应用也会得到持续加强。
答 记 者 问
光明日报记者:我们很多家庭喜欢买大桶的油,买很多油,您认为这种习惯可取吗?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王兴国:家庭购买大桶油的习惯有一定便利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取之处。
1.不可取的方面。
一是食用油品质下降风险。食用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在光照、高温、与空气接触等条件下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大桶油开封后,由于家庭使用过程中频繁开启瓶盖,会使油更多地暴露在空气中。例如,常见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的持续作用下,会逐渐产生一些氧化产物,如氢过氧化物等。这些氧化产物不仅会使食用油产生难闻的“哈喇味”,还会破坏油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被消耗,而且氧化后的油脂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潜在危害,如可能会增加体内的自由基,进而引发一些慢性疾病。
二是超量食用风险。购买大桶油可能会导致不自觉地超量使用。当家中有大量食用油储备时,人们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没有量的限制感而过度使用。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为25~30克,而家庭如果有大桶油,可能会忽视这个标准,使得每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超标,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
三是储存不便和安全隐患。大桶油体积较大,比较占空间,对于一些厨房空间较小的家庭来说,储存会比较困难。而且,大桶油比较重,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倾倒,可能会造成危险,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儿童来说,可能会因为难以控制大桶油的重量而导致油桶摔倒、油液泄漏等情况。
2.可取的方面。
从经济角度考虑,大桶油通常单位价格更低。如果家庭人口较多、烹饪用油量大,购买大桶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而且,对于经常做饭的家庭来说,不需要频繁购买食用油,减少了购物的频率,比较方便。例如一个大家庭,每天烹饪多道菜肴,食用油消耗快,购买大桶油可以满足较长时间的需求,避免食用油短缺的情况。
不过,综合来看,虽然购买大桶油有一定的便利性和经济优势,但从食用油的品质保持和健康用油的角度考虑,这种习惯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家庭在购买食用油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
科技日报记者:我们在日常做饭的时候,使用食用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实现“用好油 更健康”这一目标?
中粮科工(西安)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员 曹万新:在家使用食用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来用油。家庭成员中有肥胖、超重的,应特别注意用油量的控制。因为油脂的热量最高,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化合物的2倍多。血脂高的朋友,可适当增加有调节血脂作用的食用油的比例。大量研究表明,ω3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植物甾醇,这些油脂成分有明显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在亚麻油、紫苏油中亚麻酸含量很高达到50%或60%以上。玉米油、稻米油的植物甾醇含量很多超过1%。亚麻油是常见的大宗植物油中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
二是把控煎炒烹炸的油温。油脂是不稳定的物质,油温过高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进而产生不利于健康的成分。所以,煎炒烹炸时不能等冒烟了再下菜,油热后即刻下菜,油温会迅速下降,有利于避免高油温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科学储存油脂。从购买油脂回家到使用完,可能经历较长的时间,储存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应低温储存,开封后要尽快食用。此外,还要从改变烹饪方式上着手,减少煎炒烹炸;用大桶直接往锅里倒油的量是很难控制的,因此倒油时使用控油壶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