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一家本应照常开放的美国农业部服务中心一片漆黑,紧锁的大门上贴着通告,解释了关闭的原因:政府资金中断。
由于美国政府从10月1日起关门“停摆”,美国农业部已暂时解雇近一半的员工,并将暂停发布所有报告,包括备受关注的月度供需报告(原定10月9日发布)。
“数据熄灯”牵动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市场神经。一些分析师指出,缺乏美国农业部的官方数据可能加剧市场波动,尤其是在新季大豆逐渐进入市场、全球供应整体偏宽松的背景下。如果信息真空持续数周,意味着传统的市场指标可能缺失或不可靠。
长期以来,美国农业部的报告一直被全球市场视为权威数据,这种信息霸权让美国能借助数据发布来左右国际农产品价格。同时,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作为全球农产品定价的核心,各国进口大豆普遍采用“CBOT期货价格+升贴水”的模式,使它成为国际大豆价格的风向标。
然而,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已经改变,这一传统定价体系面临挑战。
今年以来,随着巴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个务实的问题被提出:将大豆卖给中国市场,定价却根据美国市场?南美农民对中国价格投来了更多目光。
“我们有比芝加哥更好的选择” ,大豆贸易呼唤“中国价格”登场
来源:第一财经
在全球大豆贸易的版图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一直被认为是无可争议的定价中心,长期以来,来自巴西的每一笔大豆交易的价格,几乎都跟它挂钩。
但是,今年以来,随着巴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个务实的问题开始被提出:除了遥远的芝加哥,巴西的大豆产业,是否应该更关注来自最大买家的价格信号?
近期一个巴西农业代表团的上海之行,就开启了这样一场关于补充选项的探索。
虽然从目前来说,他们从事大豆贸易的定价工具都是来自芝加哥。但是这种选择更多来源于交易思维的惯性。当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持续挑战这个传统的定价体系,他们也在思考新的选项。
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推介会上,有代表团成员就感叹,第一次直观的看到中国金融产品的能力,一种新的思路被打开了。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