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国:油最好换着吃
作为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期间重要活动之一,“食用油营养与安全——媒体沟通会”日前在杭州召开。多位国内食用油脂行业权威专家与十余位媒体代表及参会嘉宾,就食用油产业发展、食用油营养、煎炸油安全等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秘书长、研究员相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张坚,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邓泽元,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金青哲,中国食品报社副社长张建斌出席会议。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煎炸油安全性话题,王兴国指出,不同食物、煎炸方式、过滤方法都会影响煎炸油品质。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而不只是仅用煎炸“天数”来控制。他建议在烹制油炸食品时要分类煎炸,对使用油品适时过滤,不同类产品分开过滤,可以提高油脂品质。
针对不同压榨方法对油品质量的影响,武汉轻工大学教授何东平表示,不论是压榨还是浸出方式,只要是符合国家生产规定产出的油品质量都是可以保障的,而物理压榨只是更适合含油量高的原料使用。王兴国对此指出,压榨主要是对于出油率高的原材料比如花生,而浸出法则是针对出油率低的原料,比如大豆。两种榨油工艺都是合理合法合规的。
据了解,不久前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发布调价通知,对旗下不同品种的食用油进行了新一轮的降价。一听说降价的消息,不少人开始往家里一桶一桶地拎油,5升装的食用油最畅销。然而,对于这种“囤油”的做法,来自食用油和营养方面的专家并不提倡。
何东平说,一次性买大量食用油和买大桶食用油,虽然比较实惠,但并不科学,“食用油存放时间长,或接触空气以后都容易氧化变质,所以家庭消费的食用油最好买1升装,最多也不要超过2升,而且吃完某个品牌的一种油,最好换个品牌换种油,比方说,我这个月吃大豆油,下个月吃葵花籽油。”
2013年度,我国食用油人均年消费量为22.5公斤,比前一年提高了1.1公斤。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吃了更多油?王兴国教授说,这个数字包含了食品工业用油,比方说平时吃到的方便面,还有一部分是库存。邓泽元教授说,我国目前人均每天摄入40多克食用油,还是比较健康的。
邓泽元教授说,食用油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其次对人体的膳食平衡、代谢都起作用,科学吃油主要是控制用量和脂肪酸平衡。
据介绍,科学用油分两点。每个成年人每天的热量要保证2700卡路里,一滴油能够产生9.1卡路里,这个是用量。第二是要平衡。现在食用油品种很多,有橄榄油、有纯芝麻油、有花生油,还有大豆色拉油等,这些油都可以适当摄入,每种油的脂肪酸结构不一样,搭配着吃,才能达到脂肪酸平衡。
对于哪种油最优这个问题,邓泽元说,我国居民普遍缺乏脂肪酸N3,而它在菜籽油中的含量很高。茶籽油的脂肪酸N3也比橄榄油高,并且其单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5%以上,这些指标也都优于橄榄油。当然,橄榄油也有它的优势,并且中西方烹饪方式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哪种油更好。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