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学会 .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

营养专题

红花籽油的营养与保健作用

2023-04-09

红花:菊科(Aster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Carthamus tinctorius,原产於亚洲、非洲部分地区,从印度中部起沿中东至尼罗河上游和埃塞俄比亚。株高0.3??1.2公尺(1??4);花红、橙、黄或白色,乾花可提取红花素(一种重要的红色纺织染科,但自合成苯胺染料问世以来,仅在西南亚部分地区继续使用)。红花还可用作调味品番红花的掺和剂。由于红花油不因久置而发黄,现用於清漆和颜料生产。但红花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主要供制人造奶油、沙拉油、食用油。炼油後的渣块可饲牲畜。红花主产於印度,已作为油料作物引入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土耳其和加拿大。目前我国新疆出产的红花子和西藏生产的藏红花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声誉。

各家论述:

1.《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3.《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书上的红花

4.《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5.《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6.《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7.《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8.《本草经疏》: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其主产后血晕口噤者,缘恶血不下,逆上冲心,故神昏而晕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则晕与口噤自止。腹内绞痛,由于恶血不尽,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则不下;瘀行则血活,故能止绞痛,下死胎也。红蓝花本行血之药也,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9.《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  

10.《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此其滋养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义,岂浅鲜哉。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一.红花的功效:    

    功能主治 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古人常有於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 。活血能经;祛瘀止痛,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二.红花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抑制心脏作用:   

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1.2.对冠脉血流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水提取物及红花水溶性混合物-红花黄色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而红花乙醇提取物的扩张冠脉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则不明显或无影响。   

1.3.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表明:   

在兔、大鼠、犬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上,红花及其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红花可使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并保护急性心肌梗塞区的边缘,区而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边缘区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从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   

1.4.红花对血管作用的研究发现:   

如先用含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血管,使动物离体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持一定的血管紧张性,造成可能类似人的血脉不通、血瘀状态。红花可使紧张性增高的豚鼠后肢和兔耳呈现血管扩张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明显,红花亦可增加麻醉犬股动脉血流量,但对蟾蜍和兔的正常离体血管可使之收缩。表明红花扩张血管作用与血管的功能状态和药物的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直接或部分对抗a-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而使血管扩张,并有较弱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   

1.5.红花对实验动物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的影响:   

应用红花注射液(1ml内含生药lg),对63只蒙古沙土鼠进行术前30分钟ip给于10g/kg红花注射液,并设立了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观察红花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并研究了同一脑区的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提示红花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机理,可能与它能影响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有关。并进一步证实红花确实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对实验性胸梗塞动物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6.降压作用:   

红花煎剂、红花黄色素及其他制剂对麻醉猫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压作用,平均血压下降20毫米Hg左右,持续约30分钟后恢复。   

1.7.红花黄色素的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黄色素具有非常显著地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对ADP已聚集的血小板也有非常明显的解聚作用。当剂量为0.22g/ml时,聚集抑制率和解聚百分率分别达到85.9%78.9%。红花黄色素的这些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红花黄色素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抑制率为73.4%。由于实验采用丝线上形成的血栓物质基础系血小板聚集物,因此血栓湿重的减轻,显然是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结果。与体外实验所证实的红花黄色素能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是一致的。红花黄色素尚可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表明它能同时影响体内和体外的凝血系统。此外,红花油有降低血脂作用。   

2.对动物耐缺氧的影响:   

2.1.抗疲劳作用:   

红花黄色素1100mg/kg小鼠与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延长率达117.O%P<0.01   

2.2.对小鼠常压缺氧耐力的影响:   

小鼠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与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在给药30分钟后,每鼠分别放入盛有15g钠石灰的125ml密闭玻璃瓶中,实验组延长存活时间48.8%P<0.01

   2.3.对小鼠减压缺氧耐力的影响:   

同上法小鼠给药30分钟后,将小鼠分别放入容积相等的仓内,密闭减压至负压450mmHg,观察60分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率(%1510,给药组延长存活时间168.72%P<0.001   

2.4.对异丙肾上腺增加耗氧量的影响实验表明:   

红花黄色素可显著延长小鼠对减压缺氧的存活时间(P<0.001),但对存活率提高不明显。   2.5.NaNO2中毒组织缺氧的影响: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各10只,给红花黄色素1100mg/kg30分钟后,两组动物均ip2%NaNO2溶液0.1ml/10g,记录小鼠存活时间。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组动物存活时间(118.40±84.31分钟)比对照组动物存活时间(56.30±25.30分钟)延长110.3%P<0.05)   

2.6.对脑缺血性缺氧的影响:   

取小鼠24只,分两组。Ip红花黄色素1100mg/kg30分钟,采用Yasuda氏测定脑缺血性缺氧法略加改变。观察断头至最后一次喘息所需时间。结果表明,小鼠脑缺血性缺氧后的喘息延续时间,红花黄色素组(18.88±4.02s)比对照组(12.83±4.11s)有显著地延长,其延长率为47.2%P<0.01)。   

2.7.对心肌缺氧的影响:  

红花黄色素可明显增加离体家兔心脏和心肌缺氧时的冠脉流量。从灌流侧管注入22%红花黄色素0.2ml连续记录135710分钟流量,取其均值,比较给药前后的冠脉流量。结果当注药l分钟时冠脉流量增加最明显(P<0.001),7分钟后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氮气缺氧情况下,冠脉流量1-3分钟亦有明显增加(P<0.01),5分钟后流量逐渐减少。红花乙醇提取液4.0g/kg给大鼠ip及红花水煎剂1.0g/kg给小鼠ip,均能显著延长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3.对子宫的作用:   

红花煎剂对小鼠、豚鼠、兔与犬的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麻醉动物实验表明,煎剂iv对小鼠、猫与犬的在位子宫也都有兴奋作用。无论离体或在位于宫给药后紧张性或(和)节律性明显增加,有时兴奋作用强烈,可引起痉挛。对已孕子宫的作用比未孕者更为明显。子宫瘘兔iv煎剂后亦出现子宫兴奋反应,收缩频率增加,幅度加大,作用较持久。亦有报道,在摘除卵巢小鼠的阴道周围注射红花煎剂,可使子宫重量明显增加,提示有雌激素样作用。     

4.镇痛和镇静作用:   

取小鼠40只,分4组。分别ip红花黄色素550mg/kg1100mg/kg、盐酸吗啡20mg/kg及等容量生理盐水。30分钟后ip0.7%冰醋酸0.1ml/10g。观察每鼠在20分钟内扭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计算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结果两种剂量的红花黄色素均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P<0.001。用上述两种剂量的组的小鼠,30分钟后各组动物ip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300mg/kg或水合氯醛阈下催眠剂量250mg/kg。观察30分钟内翻正反射消失达l分钟以上的小鼠数,计算各组动物入睡率。结果表明,给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对照动物均呈清醒状态,而与红花黄色素合用,大剂量的入睡率提高40%,大剂量提高70%P<0.01);两种剂量可使水合氯醛阈下剂量入睡率由20%,分别提高50%80%P<0.01),提示红花黄色素有明显增强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与用量成平行关系。   

5.抗炎作用:   

5.1.对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的影响:   

15只大鼠分为3组,分别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氢化可的松20mg/kg和生理盐水。给药后30分钟,于左右足跖部sc2.5%甲醛溶液0.05ml致炎,致炎后135724小时,用于分尺测量大鼠足肿厚度,并与致炎前的足肿厚度比较,计算各药物组不同时间的足肿胀率。结果红花黄色素对甲醛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O.001)。   

5.2.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大鼠14只,分2组,用药组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对照组给于等量生理盐水。30分钟后,于大鼠腹部皮内注射磷酸组胺50?g/0.05ml,立即ivl%伊文氏蓝10mg/kg20分钟后断头处死动物,剥开皮肤,观察注射组胺部位皮内蓝染面积,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红花黄色素及对照组的染色面积分别为63.6±9.9mm2582.3±6.6mm2X±SD)。用药组的抑制率为89.1%P<0.001)。表明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量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3.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采用Meier氏等的棉球法,在大鼠两侧腋部皮下各埋入重10mg无菌棉球1个。实验组7只大鼠每天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对照组5只大鼠用等量生理盐水,共给药4天。D5天处死动物,取出棉球肉芽组织,烘干称重。比较两组肉芽肿形成的抑制率。结果红花黄色素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   

6.免疫活性:   

红花多糖不同于高等植物中a-键连接的多糖,类似于细菌来源的多糖。从体外淋转实验表明,红花多糖与T细胞致有丝分裂原ConA有协同作用,对B细胞致有丝分裂原Dex-TCMLIBansulfate无明显影响。但体内PFC试验,红花多糖与一般认为作用于B细胞的黄芪多糖作用趋势一致。给小鼠注射红花多糖的时间不同,小鼠PFC值的变化也不同:致敏后给药组的PFC被促进,而致敏前给药组的PFC反被抑制。表明红花多糖同样显示了免疫药物的双向性。红花多糖能明显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它对强的松龙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较对正常小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红花多糖能促进淋已细胞转化,增加脾细胞对羊红细胞空斑形成的细胞数,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等,表明它是一种新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免疫调节剂。另红花总黄素(SY)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和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使PFCSRFC和抗体产生减少;抑制DH反应和SOI诱导的Ts细胞活化,体外,SY0.03-3.00.1-2.O0.1-2.5mg/ml抑制TdR掺入的TB淋巴细胞转化、MLC反应、IL2的产生及其活性。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小鼠ip红花黄色素0.55g/kg1.1g/kg,对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0.3g/kg或水合氯醛阈下剂量0.25g/kg的小鼠,均能提高入睡率(P<0.01P<0.001),说明能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用量成平行关系。1.1g/kg红花黄色素对小鼠ip,能明显减少尼可刹米引起的小鼠惊厥反应率和死亡率(P<0.05),但不能对抗戊四氮、咖啡因和硝酸一叶?碱引起的惊厥和死亡。红花注射液10g/kg,对蒙古沙士鼠ip,能降低一侧左颈动脉结扎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轻由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说明红花降低卒中发生率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有一定关系。由于红花可使支循环扩张,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从而减轻脑水肿。红花又能减轻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使下降的神经介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这可能也是红花减轻脑水肿的机理之一

红花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花丝可以入药,丝浆是不可多得的上好染料,而从红花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红花籽油(Safflowerseed Oil)更是一种健康、珍贵的优质食用油,其主要成份为人体必需但又不能在体内自行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它能有效溶解胆固醇,具有降血脂、清除血管内壁沉积物以及降血压的作用;研究表明,红花籽油中亚油酸含量是已知植物食用油中最高的,平均含量达78%左右。红花油取自红花的种子,虽然红花在古时就己知道,然而红花油作为重要的商品植物油的时间则不长。

红花油的理化常数:相对密度(d204) 0.9190-0.9240 折光指数(n20D) 1.4750-1.4769 凝固点() -20~-13 粘度(E020) 9.610.8 脂肪酸凝固点() 14.0 碘值(g/100g油) 138150 皂化值(mgKOH/g) 187194 不皂化物() 0.6-1.5 红花油的脂肪酸组成() 软脂酸 5.5-6.4 硬脂酸 1.2-3.1 油酸 21 亚油酸 73

红花籽油------新世纪家庭保健食用油

    红花是中国贵重药材之一,有活血、通经、逐淤、止痛之功效,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各类心血管病。肝痛、妇女病核老年病的防治。用红花籽榨的油,是优质的食用油,它的亚油酸含量是所有已知植物油中含量最高棏,高达 80 %以上,被营养界公认为“亚油酸王”。

     欧美发达国家在食用油的使用上,普遍选择了红花籽油。红花籽油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它的吸收率高达%。它本身不含胆固醇,而且其脂肪酸组成是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 等。维生素 E 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它对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有重要作用;人们在长时间的食用过程中,可使皮肤得到不断的滋养,全面补充肌肤营养成分。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以红花籽油为主要食用油的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极低。由于红花籽油在加工提取过程中未进行化学处理,天然成分未被破坏,因而它是新世纪最理想的烹调用油,是迄今为止,油脂中最适合人体健康的食用油。

亚油酸的医疗价值

    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成年人每日需摄入 6 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亚油酸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它与血液中胆固醇结合,生成低熔点酯,易于乳化、输送和代谢,不易在动脉血管壁上积集沉淀物,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的作用。另外,新生组织生长,受伤组织的修复过程都需要亚油酸。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的作用;可以稳定血压、增强体质、促进微循环,间接恢复神经功能,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对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老年性肥胖症等的防治极为有利。

食用油保健新概念

    在市面上众多的食用油品种中,究竟哪一种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呢?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营养学家建议,人们在日常膳食中应提高食用不饱和油类所占的比例。台北医学院保健营养学系主任谢明哲指出,单元以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中之胆固醇含量,而且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亦有已知体内血栓形成的功能,这些功能均可降低新血管疾病的罹患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就是亚油酸,它对消除和改善各种“富裕病”的作用非常明显,长期食用富含亚油酸的食用油对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效果显著。几种食用油的亚油酸含量分别为:红花籽油( 80% )、花生油( 32% )、菜子油( 16.3% )。

专家谈红花籽油

日本国立营养生理部长铃木慎次朗教授:试验证明,食用红花籽油一星期后胆固醇可下降 14% 26% 。红花籽油在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治心脏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因而,向人们推荐多食用红花籽油。

我国著名营养学家陈春明教授、著名心血管病专 家洪昭光 教授等专家提醒人们注意,尽量选择自然的食物、粗粮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的食品,比如红花籽油,有利于减轻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达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红花籽油成分及对人体的作用  

(一)亚油酸

  1.亚油酸物理填充模型1.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67.8%(国标最低标准),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是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因此被誉为“亚油酸之王”。

  2.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有八大生命基料,它包括有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糖、脂肪、纤维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一些是人类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吸取的,称为必须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三种不饱和脂肪酸非常重要,就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人体只要不缺少亚油酸,在体内就可以合成其它两种必须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亚油酸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是生命的基础物质。

  4、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亚油酸,必须从膳食中摄取。

  (二)亚油酸作用

  1.亚油酸是细胞的组成成分,特别是参与线粒体及细胞膜磷质的合成。亚油酸缺乏可能导致线粒体肿胀,细胞膜机构、功能的改变,膜透性、脆性增加。

  2.亚油酸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体内的胆固醇要与脂肪酸结合才能在体内转送进行正常代谢。亚油酸缺乏后,胆固醇转送受阻不能进行正常代谢,就会在体内沉积,最终导致疾病。

  3.亚油酸是合成前列素的必须前提,体内缺乏亚油酸,组织形成前列素的能力就会减退。亚油酸还会对由于X射线引起的一些皮肤损伤有保护作用。

  4.红花籽油不但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有治疗脂肪肝的奇特功效。

  5.亚油酸的另一个功效就是组成细胞膜的原材料。组成细胞膜的材料就是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有强化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的功能。

  ()天然维生素E

  1. 红花籽油中富含天然维生素E,平均含量在800mgDL左右,是所有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因此红花被誉为“维生素E之冠”。红花籽油中的维生素E是纯天然的、具有生命活性的天然维生素E

  2.维生素E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它还有抗衰老的作用,使老化、衰老的细胞和组织重现活力。维生素E是一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消灭自由基,预防癌症的营养物质。

红花籽油是药食两用保健型食用油。目前,国内生产红花籽油的知名企业有:中粮天海粮油工业(沙湾)有限公司、汉中珑津油脂有限公司、新疆红花缘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易和商贸有限公司、云南省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千岁堂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等。

 

整理:IEOE 国际油博会 王澎 

校对:IEOE 国际油博会 吴浩

2010101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 时间:2025年4月11-13日
  • 地点:中国·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 今天距"中国油脂发展网【官方网站】第十五届IEOE国际油博会【官方网站】中国油博会【官网】国际油博会【官网】中国油博会【官网】粮油展【官网】"开幕还有
推荐文章